【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学科建设工作巡礼

2025-07-23
来源:新闻中心

【编者按】八年风雨兼程,八年奋楫笃行。自中国政法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各项综合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栏目,全面总结回顾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以奋进姿态投身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新征程,续写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 |加强有组织学科建设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快推进 “双一流”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引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有组织学科建设作为服务国家的重要抓手、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之举、作为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着力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双一流”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持续凸显

学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加强学科顶层规划,推动学科生态内涵式体系化创新、高质量融合式发展。以法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全校整体学科建设,形成了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

构筑起全国最齐全的法学一流学科体系,全面覆盖10个目录内二级学科,设立8个目录外二级学科、2个交叉学科;连续入选首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法学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连续6年蝉联政法类大学和“中国最好学科”法学排行榜首;形成以弘扬张晋藩先生“人民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国务院参事1人,“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3人,“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7人,新增入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和计划81人次,新增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62人次担任重要学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3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一流人才导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3个增至8个,新增全国首批纪检监察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律和翻译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接近翻一番,新增中共党史党建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多点突破,学科生态和人才培养协同跃升

健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及发展机制,制定实施《中国政法大学“一中心多基地”发展战略布局行动方案》《中国政法大学优化学科布局行动方案(2025-2030年)》,纵深推进以“文文交叉”“文理交叉”“法工交叉、文工融合”为特点的“新文科”“新法科”建设,以差异化支持举措、多元化评价体系推进基础类、应用类、战略类学科专业建设,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实现跃升。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暨学科建设推进会

以融合式学科生态支撑构建起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外国语言文学获全国唯一法律翻译博士点,引领全国法律翻译高端人才培养;证据科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中国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政治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搭建起创新教研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首批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破学科藩篱,探索构建涉外法治一流领域。牵头成立全国首家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联盟,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法学+英语”本硕贯通实验班,获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入选全国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携手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朝阳区共建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阳),形成覆盖联盟—基地—学院—研究院的完整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法大方案”。

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

学校是全国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先行者和主要创立者。与中国电科集团合作共建数字纪检监察科学实验室,“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创新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名单,近年来招收培养了纪检监察相关学科研究生620余人(其中博士生185人)以及首届纪检监察本科生30人,为纪检监察事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三、交叉创新,新兴学科超前布局

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自2014年起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实施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新兴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成立学科交叉发展中心,在组织开展更大规模交叉人才培养、培育学科交叉生长点的同时,积极探索交叉平台实体化建设路径。

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回归“学科”本质、突出“交叉”特色、顺应“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学科内部与外部的深度交叉、基础与应用的深度融合、横向与纵向的深度互鉴、学术研究与智库成果的深度转化以及国内国际的深度合作。先后遴选支持了18个新兴学科建设项目和29个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涵盖了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通过持续培育和建设,成功推动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法学、法商管理、法治文化、全球学、法律职业伦理等学科已设置成为目录外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体育法学、卫生法学、政治传播学等学科成为研究生培养方向。建成“数据法治实验室”“犯罪数智化治理实验室”“涉外法治研究院”等学科交叉平台,“数据法治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单位、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建数字检察研究基地,依托多学科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坚实智力支撑。

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将坚持服务国家最高追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学科建设从自我发展“小逻辑”到服务国家发展“大逻辑”转变,从适应服务向主动引领转变,不断提升学科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加快建成为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答好“教育强国 法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