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八年风雨兼程,八年奋楫笃行。自中国政法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各项综合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推出“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栏目,全面总结回顾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以奋进姿态投身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新征程,续写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喜迎党代会·八年奋进路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积极建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八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关怀,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引领学生全方位成长的育人工作体系,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回应学生现实关切、关心学生成长发展,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铸魂育人,以思想伟力筑牢信仰之基
牢记嘱托、笃行实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落地生根。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联合首都多所中小学、法治工作部门等打造一体化育人生态,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志愿活动等;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法大模式”,助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金课”。牵头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生学习联盟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学习中心,系统开展“学·讲·行”主题活动,引领法大青年接续传递“不忘初心跟党走”的青春誓言,引导全体师生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生学习联盟成立大会
依托“铸魂法大”体系,抓住关键节点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创新“五航”引领体系,融合“你好!大学”系列线上微课、主题讲座、实践参观等,打造立体化入学教育。以“扬帆起航”为主题开展毕业教育,通过“闪光的我们”榜样事迹展播、校友经验分享等,厚植家国情怀,筑牢思想根基。持续举办“榜样法大”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创新“榜样微讲述”环节,用身边榜样凝聚“德法兼修”共识,打造榜样示范效应。加强国防教育,聚焦退役大学生士兵组建“强军育人共同体”,常态化组织本科生军训,开展“国防教育大讲堂”系列讲座,举办系列国防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常态化。

2023—2024学年”榜样法大“评优颁奖典礼
守正创新,着力完善系列“大思政课”品牌。成立青春讲师团,邀请优秀师生校友400人次担任青春讲师,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在校内外开展411场次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持续举办“青春铸魂大讲堂”品牌活动,陆续推出“院长时刻”“名师有约”“与青春同行”“菁英共话”“青春戎装”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激发挺膺担当。做好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构建跨领域融通式综合素质育人项目,持续开展“法大+人工智能”跨学科讲堂、“匠心铸魂·格物讲堂”院士对话活动及“有‘艺’思的思政课”等品牌活动,突破学科思维壁垒。

有“艺”思的思政课
二、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探索系统化育人新路径。依托“尚学法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持续开展尚学讲堂、尚学工作坊、尚学答疑坊、尚学一对一、尚学添翼工程、尚学教授午餐会等活动,联动各学院打造学业辅导网络。探索“思政+艺术”新模式,举办共赏京彩秋韵、走进国家大剧院、北京民族文化周游园活动等,引进艺术类高校主题音乐会、毕业大戏、毕业艺术展等,与艺术类高校共创法治主题艺术作品,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德树人”的协同效应。深入挖掘劳动育人内涵,搭建校内外互补式实践平台,统筹劳动锻炼、实习实训、志愿服务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美育铸魂”之走进国家大剧院
以实践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积极建设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群,拓展与中央和地方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建,本科实习实践基地从180个拓展至290个、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从100余个拓展至250个。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培养供需适配。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地两级+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模式,组织学生赴多地开展就业实践。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实做细就业指导帮扶。完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推动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内选拔赛、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等活动。

学子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金奖
精准施策,推进特色专项育人工作。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构建“经济资助+灾害救助+情感关怀”保障机制,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从“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向“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更高价值目标迈进。依托戊石榴民族团结辅导员工作室,实施“铸魂·添翼·暖心·思源”四大工程,持续举办“爱我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学生融合发展。构建“预防—干预—保障”三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形成“校—院—班—宿舍”四级危机预警网络,开设心理健康通识必修课,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实现100%全覆盖,推进“家校医”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切实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多维协同,全方位推进育人工作
强基固本,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系统化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实绩+评价”双维考核体系,形成“奖、惩、培”明确导向,拓宽发展与晋升平台。优化扩充辅导员队伍,落实兼职辅导员及辅导员助理管理办法,打造专兼助全方位、全覆盖、全动员的学生工作队伍,加强班主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育人力量有效协同育人机制。根据培训手册,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元化、多渠道的动态系统培训体系。拓宽培养平台,支持建设辅导员工作室,设立学生工作专项课题,培育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学生工作队伍。
聚焦末梢,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及宿舍建设。立足宿舍场域构建育人新格局,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及宿舍建设打造为思想引领前哨和管理服务末梢,巩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联动育人机制。出台并扎实推进文明宿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深化部门协同,践行“一线规则”,完善宿舍网格化管理,提升宿舍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力争把宿舍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统筹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建成“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大厅,从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等六个方面入手,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海淀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基本建成并高效运行,常态化开展“思苑师说”、“兰心小课堂”、“健康法大”等品牌活动,成为浸润式育人的前沿阵地。
创新驱动,以数字化赋能育人。升级智慧学工系统,实现学生学业、心理等数据的动态感知与智能画像分析,配备学业、生活等预警机制,较为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规律,提高学生培养工作效率,打造思政工作的“校正仪”。优化完善就业信息网“个体咨询”预约系统及自助用印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网络预约系统、电子奖学金证明及荣誉证书服务平台等,达成事务办理“零跑腿”、服务供给“一键达”,满足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全校思政工作网络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系。

就业信息网“个体咨询”预约系统

就业自助用印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网络预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