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刘红婴教授出席“《世界遗产公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

来源:科研处   12-22   阅读:
T AAA

2011年12月13-16日,我校刘红婴教授应邀参加了在芬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公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开幕式后第一环节“未来几年《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方法”中做了“世界遗产的未来政策”的主题发言。 此次国际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欧世界遗产研究组织WHILD和芬兰瓦萨Åbo Akademi大学共同主办,是全球性的关于世界遗产政策及实施的前沿研究盛会,集中了各国大学及研究机构中在世界遗产政策研究方面有较高成就和较大影响的学者。会议的话题设计高端,问题层次丰富,讨论认真热烈。

刘红婴教授在大会发言中强调,运行了40年的《世界遗产公约》成就卓著,全球有936项世界遗产,188个缔约国,153世界遗产拥有国,体现了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精神实质,对和平、人权、环境有所促进。同时,公约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引发了边境的局部冲突。未来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在法律政策上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以保障公约的可持续性,需要认真思考,给出答案。刘红婴教授分析了执行《世界遗产公约》过程中的最新案例,认为世界遗产的未来政策应在4个方面设置前瞻性的规则。其一,加深强调世界遗产的典型性。在“全球战略”的基础上,未来政策要特别增强典型性的要求。典型性是世界遗产精神的真实体现,对世界遗产的不可替代性至关重要。其二,控制《世界遗产名录》的总数量。继续执行“5C”战略,但应当减缓遗产增加的速度。即将突破四位数的世界遗产总量,会使世界遗产的价值大打折扣。其三,对世界遗产大国应鼓励其将主要精力放在精心保护现有世界遗产上。其四,对优秀案例和不良案例进行分析,为优化政策提供帮助,使世界遗产价值观在所有遗产项目中的均衡渗透,尤其是在管理上。

该发言产生了相应的共鸣,也引发了学者们对中国世界遗产政策的兴趣,增强了学术互动的效果。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