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儿童村一行,是笔者于半年内第二次踏足儿童村,感觉依旧陌生。遗憾的是两次都是匆匆来去,始终没有来得及深入去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只是从简单的交谈中获得些许信息,但这以足够使我沉重起来。
说起对儿童村的印象,有种表面微笑内心苦涩的感觉。孩子们都非常有礼貌,也非常懂事会照顾人,这却反而让我感到意外和不自然——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不同,少了娇气,少了霸气,也少了自信和个性。他们虽然是幸运地得到了救助,可依然是可怜的,他们的处境使得他们在接受帮助时处于被动、处于弱势,所以总是小心翼翼的。这种骨子里的自悲不清除的话,会影响到孩子们对世界的看法。怎样建立一种救助模式,平衡救助者与被救助者的地位,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不知道是否是不熟悉的缘故,孩子们话都不多,羞涩,不知道在外人面前怎样表现自己,而且年纪越大越拘谨,只有小宝宝还很天真,很可爱,一逗就乐,非常招人疼。我看着看着觉得心里隐隐作疼,这样美好的时光能持续多久呢? 不知道等到宝宝们渐渐识人事时,会不会也像周围的哥哥姐姐一样渐渐忧郁。沉重的压力剥夺了他们应有的快乐,还剥夺了他们接受平等教育和社会关爱的权利。这样的群体,最需要得到帮助,但在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因为他们不属于残疾儿童也不是孤儿,所以往往被忽略了。近年来,靠着社会上热心人士的张罗,在全国陆陆续续办起了一些类似的援助机构,但是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已建起的机构资金匮乏,条件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是仍然有许多游离失所的孩子们没有被安置,他们的处境更加悲惨,而且这个逐渐庞大起来的群体一旦失去引导,极为容易沦为社会底层,对社会而言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把我校的实践基地带到了儿童村,我想这为同学们奉献爱心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但愿这座桥梁能为孩子们源源不断地送去幸福和快乐,而这动力的来源就是你、我、他的支持。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的事情有很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请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关爱孩子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