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法治日报-法治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7-18   阅读:
T AAA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打造高品质的一流法学学术期刊,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辑部日前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承办。来自各界10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政法论坛》主编霍政欣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飞、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致辞。

于飞指出,学术期刊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法学学术期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的重要阵地,法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必须紧密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法学学术成果的高质量转化;面对涉外法治、新技术领域等重大命题,法学学术期刊须有时代担当。

张琪指出,本次会议主题立意高远,切中肯綮。当前,我国正意气风发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法学研究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思想库和智慧源,其繁荣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法学期刊,作为法学研究成果传播的核心载体、学术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沃土,其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法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本次会议会聚来自全国法学界和期刊出版界的顶尖专家和资深编辑,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碰撞智慧,共同探讨新发展理念下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意义重大。

会议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孔庆江主持,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张生、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执行院长郭宗杰、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哈书菊、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建宗、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蔡从燕、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瑛、云南大学社科处处长高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作主题发言。

鲁晓明提出,法学期刊引领促进老龄社会法治研究具有必要性。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我国法律不适老问题严重,加强老龄社会的法治研究势在必行。

张生表示,“双创”“两个结合”的提出使法律史学科处于最好的时代,但也对法律史学界提出了两个重要追问:其一,应当继承哪些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不同的法律理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核心价值是不同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一个良莠杂陈综合体,以何种方法对其加以甄别非常重要;其二,应当如何继承并创新传统法律文化,以产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法律史学科在法学领域承担着阐明历史、贯通古今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学术职责。我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最主要的还是法律思维的传承。

郭宗杰围绕新发展理念阐述了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出应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创新”层面,期刊与论文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期刊发表应当将创新列为首要标准;在“协调”层面,办刊需处理好多重关系,例如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青年学者与知名学者之间的关系;在“绿色”层面,电子化是期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开放”层面,法学研究与期刊应秉持开放态度,既要学习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也要有选择地吸收转化;在“共享”层面,应追求学界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多方共享共赢。法学期刊需明确自身定位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哈书菊以“法学期刊发展的路径和使命”为题,强调法学期刊应兼具理论创新引擎与社会需求回应者的双重角色。期刊需立足专业办刊,在内容把控、编审队伍及运营管理上追求高水准。法学期刊应强化学术引领功能,通过品牌建设回应国家法治核心命题,在关键时代议题上发挥引擎作用。

姚建宗就“我国的学术生产机制与学术期刊的发展”一题,提出期刊应肩负培养学术新人的责任。期刊在制定年度重点选题规划之外,需保障学者自由投稿的空间。应反思学术界的“创新”现象,减少对标签式创新的强调。

蔡从燕提出,中国社会法治建设已触及国际法维度,需突破传统国内法框架,在权力政治与全球化交织背景下重构理论范式。应鼓励青年学者聚焦具有战略价值的真问题,并建议学术期刊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审稿机制,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理论供给。

刘瑛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需主动参与全球法治建设,尤其在涉外国家安全机制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平衡中寻求突破,在维护主权与遵守国际法原则间寻求动态平衡。

高巍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犯罪的法律定位与归责规则问题,提出了人工智能作为犯罪主体与工具的界定难题,并进一步说明了人工智能基于其特殊构造的两个特点,即半物性和有限自主性。人工智能是功能性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评价和应对道德挑战的能力,但未达到完整的道德主体的地位,并且它具有关联式的道德承受性,即通过与人类的社会关系获取人类赋予的一种道德地位。通过分配正义原则和团结原则构建人工智能犯罪的归责原则,将归责的视野拓展至社会共同体的语境中。

雷磊指出,理想的法学期刊应当是引领而不仅是追随、慎思而不仅是盲从、培育而不仅是烘托。理想的法学期刊应该做法学研究方向的引领者,而不只是追随者。法学期刊不仅是一个发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人孕育、学科建设的平台。理想的法学刊物应该做热点的慎思者,而不仅仅是盲从者。对新时代的法律问题保持一定宽容,通过时间进行检验。对于大量重复的内容,需要有热时代的冷思考。

本次研讨会设平行论坛,共分为四个单元,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积极建言献策。

第一单元主题为“法学期刊与学术创新”,由《政法论坛》副主编陈景善、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毅坚主持;第二单元主题为“法学期刊与学科发展”,由《政法论坛》副主编寇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桦主持;第三单元主题为“法学期刊与学术生态”,由《政法论坛》编辑部主任张琮军、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于海涌主持;第四单元主题为“法学期刊与青年学者”,由《政法论坛》副编审阮晨欣、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董淳锷主持。

会议闭幕式由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天武主持,霍政欣、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亮作总结发言。霍政欣表示,各位专家学者分享的深刻见解与前沿思考,为法学期刊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展望未来,《政法论坛》将进一步锚定新发展理念,深耕学术品质、拓宽交流维度,不断优化平台功能,致力于打造权威性更高、辐射力更强的法学学术交流阵地,推动法学理论研究、传播与创新迈向新高度。张亮表示,中山大学法学院非常期待与《政法论坛》以及全国的法学期刊界加强合作,在“国际传播”上发力、在“青年学者”上用心、在“资源共享”上探索。

本次研讨会紧扣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法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这不仅有力推动了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还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提供了关键的智力支撑。

记者 蒋安杰

《法治日报-法治网》2025年7月16日

链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