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大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主办,中亚地区5个国家10余所著名高校、国内10余所法学院校(系)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代表,国家和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大会。

10月21日,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 记者 胡仁巴 摄
大会围绕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展开深入交流,旨在弘扬“中国—中亚精神”,促进法治文明交流互鉴。

当日,“中国—中亚人工智能智理枢纽”正式发布。 记者 胡仁巴 摄
会前,中国政法大学于10月20日分别与中亚多国知名高校和机构举行外事会见,并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相关高校和机构签署5项合作协议。其中,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成果丰硕,包括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及国际仲裁中心共建中哈国际仲裁研究院和法律人才实训与海外实践基地,与哈萨克国立大学共建“中哈人工智能与国际法治研究中心”等。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今年还积极拓展与中亚国家的法治合作,5月底出访中亚国家,就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并于10月13日—14日组建“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宣讲团”赴塔吉克斯坦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当日,中国政法大学与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及国际仲裁中心共建的中哈国际仲裁研究院和法律人才实训与海外实践基地,与哈萨克国立大学共建的“中哈人工智能与国际法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记者 胡仁巴 摄
大会期间,多份高质量主旨演讲和专题报告,既展现了各国法治文明的独特魅力,也凝聚了跨境法治合作的共识。其中,中国新疆近年来在涉外法治建设中的实践案例引发广泛关注,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律服务质效提升、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区域法治建设经验。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高校互动频繁,通过发起“上合组织法律大学联盟”等合作组织、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合作高端论坛”等学术会议、出版《丝路国家法律系列丛书》等学术成果、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搭建起多元交流平台。
大会上,“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成立,“中国—中亚人工智能智理枢纽”启动,并发布13个主旨报告,举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研讨会、中国—中亚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与国际仲裁研讨会。(人民日报记者 胡仁巴)
责任编辑:阿尔达克
链接: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