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周泰&法大共建课程《刑事法前沿问题》第六讲、第七讲“刑民交叉与行刑衔接”开讲

来源:法律学院  丁  帆 冯建辉 李新媛 鄢峻安   11-19   阅读:
T AAA

11月10日及13日,法律学院与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共建实务课程《刑事法前沿问题》第六讲、第七讲“刑民交叉与行刑衔接”顺利举行。两讲课程分别以“刑民交叉案件办理实务”和“行刑衔接案件办理实务”为主题,由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鑫主讲,学院公法研究所副所长石亚淙主持。

11月10日的第六讲课程聚焦刑民交叉议题。陈鑫以“叶某某合同诈骗案”“潘强套路贷诈骗案”“孟某贷款诈骗案”等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民间借贷纠纷与“套路贷”犯罪、贷款纠纷与贷款诈骗罪、民事纠纷与虚假诉讼罪等系列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的“刑民交叉”问题进行阐释,从法律关系复杂性、程序选择争议、证明标准差异等多个维度对“刑民交叉”案件的特征展开深入分析。

随后,陈鑫强调,“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审查需遵循“事实审查、性质审查、证据审查、责任审查”四步审查法,避免简单的“客观归罪”思维,坚守刑法谦抑性原则。互动环节,师生围绕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贷款纠纷的区分界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司法解释的实践适用问题展开讨论,氛围热烈。

11月13日的第七讲转向行刑衔接实务。陈鑫通过“卢某危险驾驶案”“赵某斌走私普通货物案”“上海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等典型案例,基于不同罪名解析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衔接逻辑,对行刑衔接、行刑反向衔接等实务问题进行探讨。陈鑫认为,危险驾驶案中刑事罚金吸收行政罚款,但吊销驾照可独立适用,不违犯一事不再罚原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中应当具体判断“是否造成国家税款损失”,以区分行政与刑事责任等。

陈鑫阐释了“案件移送的法定性与强制性”“违法行为的双重评价性”等行刑衔接案件的本质特征,提醒同学们关注易被忽视的程序审查,并分享不同诉讼阶段的辩护策略。互动中,同学们针对个案的行刑衔接问题、行刑衔接案件的辩护策略、行政认定的前置性问题提问,陈鑫结合法条与实务逐一进行解答。

两讲课程均以“案例拆解+法条梳理+实务技巧”为模式,精准覆盖两类复杂案件的核心要点。石亚淙点评时表示,课程为同学们把握刑民交叉和行刑衔接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理解部门法衔接逻辑提供了关键指导。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