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法大教师风采录  >  正文

汪庆华:接近伟大的心灵 永远与年轻同行

来源:文/通讯员 刘倚伶 图文编辑/孙皓翎   11-5   阅读:
T AAA

【编者按】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大家共度教师们的节日,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明确指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多年来,我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默默耕耘,坚守讲台,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们。而汪庆华就是其中一位。并于今年获评了我校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出于偶然,他与法律结缘;因缘际会,最终入行教育。他智慧、幽默,彬彬有礼,始终以年轻的思维和热情面对一切。对于汪庆华老师而言,大学教师有着相对充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够接近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心灵,而且始终和年轻人在一起。大学教授这一职业所具备的其他职业不具有的优势,对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既是偶然,也是选择”

于汪庆华老师而言,选择法律,起初是一种偶然。199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原本一心想要报考北大中文系的他,在安徽2个中文系名额与4个法学名额的权衡下,却最终选择了北大法律系,从此开始了他法律的道路。因缘际会和热情驱使下,他本科阶段加入北大的一个跨学科的读书小组、完成了北大法学本科教育的调查报告,并在就读北大研究生期间担任了《北大法律评论》的主编。汪庆华从未停止在法学中求学深究的脚步,曾发表过著作《政治中的司法:中国行政诉讼的法律社会学考察》、《中国基层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经验研究》,译著斯托林的《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等,在美国宪法史和中国行政法的经验研究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和广泛影响。

而教师道路,则是汪庆华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1999年从大学毕业,考研之前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他只投了一份简历,目标是云南昆明的一所大学。他说,如果当初没有继续读研,现在应该就在那所学校执教了吧。充分的自由时间,与伟大心灵的亲近,永远与年轻人一起,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生活。而今,自2004年进入法大,一晃已是十载。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虽然已获得过多重奖项和奖励,2014年教师节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时,汪庆华在淡然的同时,依旧表现出一丝欣慰。谈及感激的老师,他毫不犹豫地提及了贺卫方老师。贺老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也曾在本校任教。二十年前,汪庆华在北大昌平园的一次讲座上第一次接触到贺老师。对于当时正于北大读本科的汪庆华而言,贺老师是形塑他认知底色的人,与贺老师相处,总有一种“在春风里的感觉”。他甚至幽默地说:“北京的雾霾越来越重,但他仍然会给我带来一些温暖的亮色的思考。”

在执教生涯里,汪庆华常常想起《论语·先进第十一》里的场景。孔子的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各言志向。子路欲“强兵”,冉有谈“富国”,公西华则希望“仓廪实”后讲讲“礼乐”,曾晳的回答则归于个人幸福。曾曰:“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伟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地带给他激励与启发。

“角色转变,改进教育”

在汪庆华看来,传统社会的知识传播和等级化的社会结构是相匹配的,而现代网络带来的便利,使得原来的地理、空间和资源对知识传播的限制被打破。现代网络社会的知识生产、传播和创造已经与传统社会有很大的差别,老师的角色转变也是必然的。当然,另一方面,他认为我们也不用过分高估科技变革带来的影响——它毕竟是只手段、技术和工具。即便科技发达了,如果思想没有进步,可能EMAIL传递的信息和千年来用驿马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同时,如今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有非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执教十年来,汪庆华每年都会收到许多同学的邮件,只有光秃秃的一个附件,甚至会被错误地转到垃圾邮件里。他不断感叹,如今不仅是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教育的模式也应该有所改进。专业技能、外语能力可以通过课堂安排、学分要求、市场压力加以实现,但接人待物这类个人修养的东西如何在大学里面得到正面的引导和重视 ,从而实现大学育人的目标值得深思。

“脚踏实地,受用终身”

谈及对法大学子的认知,汪庆华感触良多。他以幽默的口吻调侃了法大的硬件,“基本上拍九十年代的电影不用另搭外景”,但是法大,因为学校的学科特点,有它本身的传统和精神的特质。法大学子对于民主法治的渴望,对于自由人权的追求,从来是不落人后的,同学们也能够脚踏实地,务实进取。除此之外,“法大学子之好学也是有口皆碑的,这个随便问问对面中国石油大学的同学,都可以得到答案。”

学子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汪庆华并无担心,但是在心智开发方面,老师却语重心长地建议——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人文历史方面的阅读,养成一个良好的终生受用的阅读习惯,尽量避免成为一个机械的法条主义者。因为,法律的规则再精密,它所要建构和规范的秩序,终究是为了一个可欲的人的世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