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法大  >  正文

345诗社:不老的远方【CUPL正能量第179期】

 3-3   阅读:
T AAA

文|王丹阳 邱景涛 安振雷 林子楸 蓝博彦

2018年10月6日是345诗社三十周年庆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社友们纷纷回到法大校园,新老社员相聚昌平校区阶五教室,共同回顾那段属于自己的诗社时光。岁岁年年,一届又一届的成员毕业离开,去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过着不同的人生,但他们都依然爱着诗歌,依然记着激扬文字的学生时代,和那群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与情怀的人。

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345诗社创办于1988年,迄今已成立30周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学生兴趣社团。诗社成员多才多艺,创作风格各有千秋。诗社日常的活动是诗歌创作与鉴赏,同时也兼顾诗词歌赋的吟诵传唱,曲水流觞,以诗会友。出版社刊有《感觉十年》(1998年)、《那时我们无歌可唱》(2008年),《感觉三十年》(2018年)。

符号“345”

1988年秋天,在柠檬(87级法四班唐波)的组织下,六名法大的诗歌爱好者怀一腔热血,决定“干一番大事”——创建一个诗社。六个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上,讨论该如何为诗社命名。他们列出了一个个名字,但都被否掉了。这时,黑川(87级法五班王川)提出了“345”这个名字。这是当时连接着法大与遥远市中心唯一的公交线路,寓意突破法大在空间上的限制,让诗社成为法大诗情驶向外界的航道。这个名字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他们一遍遍地书写着这个新生儿的名字,心里悄悄构想着未来。那时的他们不曾想到,345诗社也将成为外界感知法大文化气息的窗口。每年招新季,来自全国其他各大高校的诗歌爱好者纷纷联系诗社,希望加入345诗社。每说起345,人们第一时间不会想到公交车,而是中国政法大学的345诗社,甚至是中国政法大学。

《感觉十年》出版的时候,诗社各方面条件都很匮乏。六名创始人自掏腰包筹集资金,亲自完成诗集的排版、编辑和装订工作。熬过许多不停赶工的日夜,几十本简陋的小书终于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桌上。人工裁出的纸张参差不齐,诗集的边缘毛毛糙糙。但拿着由自己一手创造的诗集,他们兴奋地互赠签名书以作纪念,忘却了几天来的劳累。那是个伟大的时代,诗歌热潮席卷全国,男女青年将无数的激情与热血奉献给诗歌,而345诗社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并从此展开了它漫长的历史漂流。

歌者的语言

和普通社团的吃饭和刷夜相比,345诗社的团建显得有些另类:诗社成员们每年都要相约一起出游,从美景中汲取写诗的灵感;节气更迭,会有人在群里出“社题”,号召诗友们就这一主题作诗。杜鑫宇这样形容自己在345诗社的体验:“在诗社里就感觉大家是一个小世界中的一群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我们说话时不像其他人说话时那样客套世俗,大家就是很开心、写写诗很浪漫。”

345诗社里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有人古灵精怪,有人直爽豪迈,有的人仿佛天生一种忧郁;也有着各不相同的写诗风格:或多才多艺,作画摄影后题诗一首;或豪放不羁,在饮酒之后挥洒诗意;或严肃沉稳,哲理与诗情齐飞;或喜欢命题诗,或偏爱即兴创作。除“爱诗歌”这一共同点外,似乎找不到任何形容词来概括他们。就是这样不同的性格与风格,却在这个诗社里融合、交汇、相互促进。345诗社是他们的一处桃花源,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归属与寄托。

“当我冥思真正的诗歌/当冥思 抵达我们对视的深处/那深处 沿着嫩草的根须/有醒来的话语 来到叶子末梢/而太阳将在那儿显露”,平日里,若是有人作了一首诗,便会发到诗社“禁水群”里,让诗友们共同评析。阿毛写的这一首《当我冥思真正的诗歌》,用绮丽的想象描绘自己思考真正诗歌时的内心世界,文采与诗情并茂,引得诗友纷纷赞赏。好的诗句遇到了好的诗人,以诗会友之时,他们也在用灵魂交流。

诗的无用之用

法学院16级的温新格一直热衷于古诗词创作。古诗词的写作难度远高于现代诗,要求作者具备大量的格律知识。出于对古诗词的热爱,他辅修了汉语言文学,结识了人文学院的韩达老师和赵文彤老师,在两位良师的教导下学习律诗与词的写法。写古诗的时候,他可以借用典等手法将无法言明的情绪表达出来;读古诗的时候,他能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大背景中感受深刻哲理。诗歌对他来说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三十年,足够改变很多事,但三十年并没有消磨掉诗人的情怀。就像从345诗社走出去的一代代诗友们,他们告别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和大多数人一样干着普通而理智的工作,可在他们心中不为人知的地方,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激情与热爱。“无用之用,只能说是无用之用”,吴仁辉谈到诗歌对人的影响时说:“一个不曾接触过诗歌的人能生活得很好,但诗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是主宰者。”

不管时代如何更迭,始终有一群人坚守着诗歌这一安静的角落,在他们眼里,诗歌绝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灵魂的一部分。历经三十年沧桑的345诗社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诗歌的热血和激情。我们相信,再过三十年,军都山下还会有一处名为345的天地,还会有来自大江南北的法大诗人齐聚一堂,望着诗歌的星空,去往心的远方。

编辑 校团委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